简述元江哈尼族族源
2020-07-21 09:38:11

摘要:元江是古代民族南迁后形成哈尼族的初始地,也是国际哈尼先民的集散地,更是哈尼人曾经创造辉煌的圣地。是哈尼人开拓了人迹罕至的元江坝,是哈尼人从元江坝开始把人烟和耕地不断地向南延伸。哈尼族先民从魏晋时期就已定居元江坝、开发元江坝,曾经在元江建立过辖区达三万多平方公里,历时三百多年的“罗槃国”。元江哈尼族的祖先,曾居住于美丽富饶的元江坝子、开发元江坝,后来因各种原因迁出元江坝,迁徙故事和族源在哈尼族祖先的后裔分布区至今非常清晰的流传。本文通过对元江哈尼族的古歌唱词、莫批的讲述和哈尼族谱系的综合梳理,对哈尼族族源作一个初浅的整理。

一、元江哈尼族先民族源

哈尼族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远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在迁徙、对流中产生了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所以西南地区一些原始人与中国境内极大部分地方的原始人之间,在种族来源上是一致的。

哈尼族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白族等同源于古代的氐羌部落族群。《尚书禹贡》记载:大渡河名为“和水”,沿河有“和夷”居住,“和夷”即哈尼族先民。哈尼族民间也世代传说:哈尼族先民曾游牧于遥远的北方一条江边上的“努玛阿美”草原一带(元江县因远镇、曼来镇、咪哩乡一带的哈尼族统称其为“努妹莎妹”),而后逐渐南迁,居住在“谷哈”和“轰阿”也称为“白那”(指今昆明滇池和大理洱海沿岸)广大地区,与“昆明人”相互交错杂处和融合,沿途又不断分支,经“谷哈”即今昆明滇池边散布到云南南部各地。

哈尼族的最早活动见诸记载的是公元前三世纪,即在古氐羌部落群,在河西走廊、青海湖沿岸的“努玛阿美”,也称其为“努妹莎妹”草原一带。后氐羌部落群分支,一支西去逐渐成今之藏族等。一支南下,居于今凉山、打冲河、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上游,《明史》有“阿泥河”之说,即今为“安宁河”)。后又逐步迁徙,其中的一支经弥渡、无量山南下新平、镇沅、元江、普洱、西双版纳,而后部分直出缅甸、泰国的北部山区等;另一支经安宁、易门、峨山、昆明、陆良,沿红河南下至红河州广大地区,而后部分直出越南、老挝的北部山区等。有学者考证,今昆明岗头村有“窝泥井”,安宁市曾被史书记载为“阿尼大寨”(安宁—即阿尼变音)等不乏是一个佐证。由此可见,在两千多年漫长的迁徙发展中,哈尼族先民曾在河西走廊、金沙江流域和昆明滇池及大理洱海周边三次大的兴盛,这就是哈尼史诗中所称的“努玛阿美”或称“努妹莎妹”,(哈尼语即土地肥沃、有水有草的大地方、大江源头和族源诞生地的意思)。

到西汉初年即公元前二世纪,氐羌部落族群迁徙至滇池的东北与西北部,逐步成为云南分布较广的“昆明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境内民族大迁徙,大分化,直至唐朝前已从“昆明人”中分化出“和蛮”即哈尼族先祖,而后“和蛮”人逐渐南迁,散布到今滇南南部各地。

元江哈尼族起源于“昆明人”。公元前二世纪,作为哈尼族先民的古代氐羌后裔“部落群”已分布在今云南省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的广阔区域内。被史学家们称为“昆明诸种”或“昆明之属”、“昆明人”,与古代氐羌部落群后裔“僰”、“叟”(今白族先民)等同属于“滇部落”。据史料记载,唐朝以前,作为古代云南土著居民的“氐羌部落群”逐步地演变成为“昆明人”。并从中逐步的分支演变,成为现代云南藏缅语族彝语支中的各族。其中“昆明人”的一个分支,又逐步地演变成为哈尼族的祖先,即古代的“和泥”、“和蛮”(参见《云南省情》)。也就是说,现代的哈尼族祖先是直接从“昆明人”中分化出来后逐步形成单一民族的。根据云南民族研究所1962年10月编写的《哈尼族简史简志合编》(参见第二章族源和迁徙第10-25页),公元五世纪前,哈尼族与彝族都同属于“昆明人”。目前元江、红河流域等地的哈尼族中还一直传说“哈尼哈窝提妈然”,即哈尼族和彝族是同一个母亲生的。这一情况说明,哈尼族与彝族曾经作为“昆明人”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即从公元前二世纪到五世纪,历时七百年。公元五世纪以后两族才出现分支,逐步地向各自独立的方向发展,成为现代的各自民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境内民族大迁徙,大分化,直至唐朝前已从“昆明人”中分化出“和蛮”,而后“和蛮”人逐渐南迁,滞留于元江一带的“和蛮”成为今元江哈尼族的先祖。

二、元江哈尼族的形成

公元前二世纪,作为哈尼族的先民,古代氐羌部落后裔“羌族群”已分布在今云南省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的广阔区域内。被史学家们称为“昆明诸种”或“昆明之属”、“昆明人”,与古代氐羌部落后裔“濮人”、“叟”等同属于“滇部落”。

西汉(前二0四年——前八年)时,“滇”部落与当时分布在贵州的“劳浸”部落和分布在云南东部的“靡莫”部落组成部落联盟,被史学家们称为“靡莫之属”。西汉时,居住在坝区的“焚人”已进入“耕田,有邑聚”的定居生活,但居住在滇池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昆明诸种”或“昆明之属”尚处于“无常处,无君长”,“编发左衽,随畜迁徙”的不定居状态(《云南各族古代史略》)。到公元前二百年至前八年的西汉时,其内部也出现了再分支。即分化为现代白族的祖先“濮人”,现代哈尼族、彝族的祖先“昆明诸种”或“昆明之属”。《华阳国志》称为“夷人”或“夷种”,“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昆即“昆明人”。 “昆明诸种”中的“昆明人”也就在这次大的分化、融合迁徙中,开始向当时较为偏僻的西南和南面迁徙,其中的一支进入礼社江(元江上游)流域。根据大理时期(公元七三八年至一二五四年),哈尼族主要分布于哀牢山、无量山中部的“因远(今元江)”等七部的史实以及在此期间历史上无大的迁徙等情况看,进入礼社江流域的这支“昆明人”就是现代哈尼族的祖先。

从史籍记载对哈尼族称谓来看,西汉初年,氐羌迁至滇池的东北与西北部,史称“昆明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境内的民族大迁徙,大分化,至唐前已从“昆明人”中分化出“和蛮”,到唐代称“和蛮”,宋代时称“和泥”,元代《云南志略》称“斡泥”。明代称“窝泥”,清代称“窝泥族”,解放以后,统称“哈尼族”。随着哈尼族的不断发展,各地哈尼族人口的不断增多,在生活习俗、宗教血缘及经济状况上日益显现其差异性,依一定地域环境而形成了众多的称胃差别。在本民族内部开始形成了多种支系,即哈尼、豪尼、卡多、碧约、西摩洛、白宏等。各支系又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哈尼支”,自称哈尼、糯美、糯比,他称哈尼;“豪尼支”,自称豪尼,他称豪尼、多塔、阿梭、布都等。目前元江哈尼族糯美和美比支系主要分布在羊街乡、那诺乡;豪尼、多塔、卡多支系主要分布在咪哩乡、曼来镇;阿梭、梭比、白宏(布孔)、布都、西摩洛、碧约等支系主要分布在因远镇。各支系在大范围内呈小聚居状态。

三、哈尼族先民开拓元江坝

哈尼先民在族长阿波仰者的带领下迁徙到炎热的元江坝,在这里建设新家园。为躲避其他较强民族的侵扰和内乱带来的灾难,哈尼人不得不迁往新的原始森林和高山峡谷地带,当时较为偏僻的西南和南面迁徙,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其中的一支进入礼社江(元江上游)流域,继而逐步从双柏县和新平县进入元江坝(包括从今石屏县异龙湖边逃难出来的哈尼族先民迁徙一并会合到元江坝)。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较为狭长的元江坝,有着独特的天然屏障(古时的元江坝),即沿东北至东南面和西北至西南面到南面为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陡峭的高山峡谷,东北至东南面有波涛汹涌的元江水阻挡,西面和西南面有奔腾不息的南溪河和清水河阻隔。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正好可以抵御和躲避其他较强民族的侵扰。元江坝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即气候炎热,常年高温高热,四季无霜期,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土地肥沃(“一江两河”冲积而成的平坝),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元江、南溪河、清水河即“一江两河”汇流纵贯元江坝)。这种优异的自然条件,也正好适应世代农耕的哈尼族先民的休养生息。从哈尼族的口碑资料传说,尤其是从哈尼族家庭谱系的延续情况看,不论是从今石屏县的异龙湖边逃难而出迁徙来的,还是沿礼社江即元江上游经楚雄州的双柏县和玉溪市的新平县进入元江坝的哈尼族先民,就是现代哈尼族的祖先。哈尼人在阿波仰者的带领下迁徙到炎热的元江坝,在这里建设新家园。哈尼族先民进入元江坝时,四周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坝子是一片荒芜人烟而杂草丛深,这里到处是茫茫的芦苇草,这里遍地是丛深的斑茅草,但这里有炎热的气候(即天然温室),丰富的水利资源(元江、南溪河、清水河即“一江两河”汇流纵贯富饶的元江坝),有肥沃的土地。哈尼人在阿波仰者的带领下,一齐动手开垦田地,一齐动手开挖沟渠,一齐动手建盖房屋,元江坝虽然气候炎热,但丰富的物产使哈尼人日子甜美,这里有优异的自然条件,栽一年的庄稼够吃两年。经过哈尼族先民辛勤耕耘和世代不懈的努力,逐步变成了六畜兴旺,子孙满堂,好日子过了一年又一年,元江坝成了哈尼人幸福美满的乐园。哈尼族先民们在阿波仰者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生产发展,社会繁荣,人们生活安逸,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据传,当时仅元江坝一地,就有十二个大的部落群。社会繁荣,人丁兴旺可见一斑。这是哈尼族成为独立民族以来的第三次较长时间的定居,也是聚居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同时,这也是哈尼族形成单一民族后在历史上最为兴盛和繁荣的时期。元江是古代民族南迁后形成哈尼族的初始地,也是国际哈尼先民的集散地,更是哈尼人曾经创造辉煌的圣地。是哈尼人开拓了人迹罕至的元江坝,是哈尼人从元江坝开始把人烟和耕地不断地向南延伸。据史料记载,哈尼族先民从魏晋时期就已定居元江坝、开发元江坝,曾经在元江建立过辖区广达三万多平方公里,历时三百多年的“罗槃国”。像“罗槃国”这样辖地三万平方公里,历经三百余年基本形成国家雏形的政权组织,在哈尼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仅此唯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