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贵村哈尼族“九祭献”
2020-07-21 09:56:39

浦贵村位于元江县城西南面,距县城约40公里,村寨坐落于元江支流清水河上段西侧向阳半山坡,南北24公里,东西10公里,海拔1815千米。这里驻有哈尼族支系糯比、梭比和汉族等,隶属于元江县因远镇浦贵办事处辖区。

1

浦贵村落图

浦贵村哈尼族支系梭比人的“九祭献”是一种非常独特,十分隆重的“祭龙”活动。“浦贵”一名按哈尼族语译写为“甫癸”,“甫”为岩石,“癸”为角(指牛角、鹿角),意为鹿角岩,因山顶有许多裸露岩石,状如鹿角而得名,其村寨则坐落于其间,地形十分险要。境内山脉属南北走向的哀牢山余脉,清水河自南向北纵贯,河东西两侧为巍峨耸拨的层层高山,其间有众多被流水切割而冲刷形成的幽深河谷,河谷沿线两旁是形如鳞片的梯田和坡地。

浦贵村哈尼族的“九祭献”——哈尼族语为“归基吐”,“归”为九,“基”为“祭”或“祭龙”、“吐”为“祭”或“祭献”。他们的“祭龙”分为三种类型,即每年一次祭小龙、每三年一次祭中龙、每九年一次祭大龙,依次循环“祭龙”活动。

话说龙是我国在远古时代的三黄五帝开创了辉煌的华夏文明,形成了龙的传人。我国各民族都信奉龙,只是对龙崇拜角度和活动方式不同而已。龙在民间到处可见,有舞龙的,有赛龙舟的,有祭龙的等等。

在《说文解字》中对龙的描述是“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即谓龙入冬而眠,入春而动。一旦到了阳春三月,哈尼族则筹备祭龙活动。祭龙为的是一防外出远走而无雨无水,二防龙作恶多端,危害于民。由此,每年的农历三月第一个属龙日都为“祭龙”时间。祭小龙历时三天,祭中龙历时五天,祭大龙历时七天。

据传说,哈尼族的梭比支系是由一个家族的三个弟兄分家各自另立山水而发展为浦贵、浦海、施通三个自然村,大哥为浦贵、二哥为浦海、三哥为施通。分居后按照原来的传统习俗三个弟兄仍保持“祭龙”活动,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二哥、三哥就把“祭龙”活动慢慢淡漠而终止,包括其他节日也不再按照原来的时间和方式举行,如最为隆重的哈尼族“十月年”也不过了,随同汉族过春节,只有大哥(浦贵)还继续保持原有的传统习俗,举行各种活动。

历时七天的“九祭献”活动,按其程序每天均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它包括每年一次祭小龙三天的活动内容和三年一次祭中龙五天的活动内容,都在祭大龙“九祭献”活动中历历反映再现。它共有九大段落,二十六个动作(内容)。所以,此活动规模大,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观赏性强,引人入胜。假如你从始至终的认真参与观赏,你就能体会到,如同观看了一场民族民间原生态并带有戏剧性的神话般的大型艺术片的感觉。其后为九大段落的活动内容。

段落一:咕哧哧涡(围绕村子转一圈),是“九祭献”第一天第一个活动内容。由男领舞者、吹鼓手(哨呐手)、一妇女头顶篾桌、龙头(主持人)、女舞二人等依次组成“咕哧哧涡”祭祀小组,从本村的指定处出发,围绕村子转一圈。这行人各自的职责是:首领男舞者为向导,吹哨呐者奏响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曲调,以增强节日气氛;一妇女头顶篾桌(祭祀品),桌面四角插有竹支条,桌面置四个竹碗,碗内分别盛有酒、菜、茶、米,米上面放一个熟鸡蛋(去外壳),蛋上再插上一朵小花(花种不限);篾桌后面跟随的龙头(主持人)一路手撒米粒,口中念念有词;尾随的舞女手持棕扇一路自由起舞。

2

篾桌上的祭祀品图

这行祭祀队伍在高亢响亮的唢呐声的伴奏下,一路跳着刚健有力,气宇轩昂的棕扇舞,得到夹道相迎的民众们的高呼赞赏。表演这段内容一方面象征着哈尼族人民能歌善舞,同时也是宣告节日庆典的开始,示意众人尽快参与节日盛会。

据说,只要参加此盛会者,神灵就会驱走身上的妖魔鬼怪,在来年,保佑你无灾无难、四季平安,人丁兴旺、事事如意。

段落二:阿奴才咋(耕耘或牛耕),“阿奴才咋”是展示农耕作业。展示内容为一农夫手持木制耙,赶着耕牛(由一人充当)从牛厩猛冲出,此刻,等候在厩门外的妇女们要向农夫和耕牛身上泼水,若泼中则表示该年或几年中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若泼不中则反之。在表演农耕中,农夫作业(耙田)后面跟随着一对夫妇表演拿鱼。这里的鱼是特指鳝鱼和蚂螂(前身),因为他们在各种节日或祭祀活动中,这两种鱼类是必备的祭品。人类是在神灵的庇护和保佑下生存和发展的,人类也必须诚心诚意地敬奉各路大神大仙。所以表示一定要拿到这类鱼,而且它不仅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祭品,也是人们生活中的美味食品。

此段演示中,虽然内容少,人物不多,但是,在表演的整个过程中,牛耕者的表现力非常的丰富,具有真实感,一对夫妇的表演,他们不仅仅是拿鱼而拿鱼,更主要是展现了劳动者娴熟的劳作和舞蹈表演技能。同时也反映出淳朴、勤劳的哈尼族人民,日复日,月复月的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耕作,不断地创造出累累果实和精神财富。

段落三:阿波门祖(爷爷莫害羞)这段的主题是按照哈尼族传统的风俗礼仪,尊老爱幼的美德。活动内容主要反映对老者的敬重和保护。此段出现的人物角色较多且复杂,所反映的内容较丰富且多变。主要人物角色有:扮演马匹一个、保镖两个、老者一个(画脸谱)、孙子一个、观众若干。

3

脸谱图

这个活动中的老者人选要求极高,必须是本村“干净”并有威望的长辈。所谓“干净”即指夫妇双方仅有一次婚姻(即他俩),双双还健在,有儿女子孙,且健康聪明,家庭和睦等条件的总称。这个老者在后来的“九祭献”中演变为任意调选一男子充当,但必须把他的脸摸黑,身穿破烂衣着。这样做,一方面是不让别人容易看出是谁;另一方面是在表演艺术中审美的需求,由此黑脸演变为脸谱。

“阿波门祖”活动即将开始,表演过程是从村中某处出发,在村中穿梭往来,行进途中那老者不能看见任何家禽,保镖走在前面最大努力地驱赶家禽,若老者一旦看见任何家禽则要装死,这时由其孙子急救,在抢救中以男性生殖器作生死的象征,即生殖器(木制)能竖立起来人则能活之,生殖器倒下人则死也。抢救时围观(观众)者成群地蜂拥而来,尤其是妇女居多,试图是窥视老者的生殖器,这时保镖要尽力保护,赶走围观者。

在表演的全过程中,老者必须装死三次,死过三次后接着就要表演拔山涉水的过程。这是回忆、追溯哈尼族先祖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同胞东奔西走,寻找生存之地的迁徙过程。

接下来表演在老者行进中由于保镖失职而使老者死去三次为由,则要惩罚两个保镖。其方式是首先由两个保镖每人拿三根细棍子击一目标,若每人击中两根则可免罚,否则就要重罚(打屁股),其执法者即为龙头,执法时口中大声念道:“你越吃越憨,一天三餐你白吃……要从屁股打到头,从头打到屁股,给你聪明起来”。被罚者爬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执法者口念之词,一旦念到最后一句,最后一词“起来”时即刻逃离,就可免受皮肉之苦,否则就真的被打屁股。而在惩罚过程中,若执罚者对某个被罚人员执法不严或有庇护现象,另一个被罚者就要反过来惩罚执法者。

段落四:果多撒咋(出工做活)内容主要反映和睦夫妻,勤劳耕作的劳动过程。每当东方发白,公鸡啼鸣之后,一对对夫妻肩扛锄头,身背篾萝,健步行走在田野乡间的小路上,在哪抒情悠扬、美妙动听的歌声中,夫妻双双一路满怀激情,喜悦无比。一双双、一对对,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似乎谈论儿女之情,他们似乎谈论家常大事。充分展示出劳动者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充分展示出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的美好生活。用这样的情景教育和启示家家户户要象他们一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明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劳余之际,插有一段抢女人的娱乐片段。旧时代的传统风俗习惯,在山间田野的劳余休闲时,男女之间相互挑逗嬉闹,以便消除疲劳,寻求刺激与快乐。其表演内容为:凡是女人,不管婚否,只要男人喜欢都可任意抢夺,这个过程中男女之间都不会在意和认真的,不过若有丈夫的女子必然会得到自己丈夫的保护,除非她的丈夫已经不再爱她。

而当今时代已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存在了,表演只是对旧时代一种不文明婚恋方式的追忆,只是说明有过这样的一段历史而已。

段落五:阿尼托咋(生儿育女),这里表演的“阿尼托咋”主要内容是反映人们怎样生儿育女的过程。由两对已婚未育的夫妇表演,其中一对夫妇向长辈借木制男女婴儿,大小尺寸与实婴相当。夫抱儿妻抱女,以舞蹈形式时而怀抱,时而托起,时而又把两个木孩儿拥抱在一起,时而又把男木孩合在女木孩上面重复地表演。另一对夫妇跟随在后面边舞蹈边观赏和悄悄私语,恰如学习取经,很是认真,时时交头接耳,谈论男女之情。

4

木刻男女童孩图

表演一阵之后,一男长老索要两个木孩,而那对夫妇却表现出不愿意之情,充分表露出他们爱儿女之心愿的真实情感。但长辈们示意这比境是木制人,你们一定能有自己可爱的孩子的说服后,才肯依依不舍地送还于长老。

段落六:要拉搓(屋外跳或娱乐),这段内容反映哈尼族能歌善舞的娱乐情景。要拉搓(戛拉搓或阿拉搓)即译为房屋外面跳或娱乐之意。除了节日外,一般在晚上由一些民间文艺骨干领头而组织起来的娱乐活动,他们选择较宽阔的草坪进行,不要任何照明,以歌舞为主要活动内容,尽情地娱乐和美美地享受。

5

娱乐场景图

但在这个节日的活动中,是以一定的程序进行,参加活动者,不分男女老幼,不限参与人数,凡欲参与舞蹈者,首先要手捧葫芦瓢恭恭敬敬地到长辈桌前乞讨吉祥菜,吃了吉祥菜后,女性手持棕扇,男性手持白毛巾,向长辈和众人打躬作揖以示尊敬,再走入舞场翩翩起舞。舞场内可自由穿梭,寻找自己意中的舞伴或恋人,边舞边歌。还可向同性或异性挑逗嬉闹,男性们时常大声呐喊,逗引女性,而女性们也自然回敬,不敢示弱。到了中途时,在场外伴奏的芒鼓声节奏越来越明快,场内的舞者也随着明快的节奏轻盈地飘舞,时有伴以歌声呐喊声连续不断,此时歌舞的气氛到了高潮。尔后,渐渐地停歇下来,退场时如同入场时一样向长辈和众人行礼。

6

长辈桌前乞讨吉祥菜

段落七:哈咪那哈咋(找媳妇)这段内容表演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男女青年怎样自由恋爱,寻找对象的过程。要在村寨外选择一块有树木草丛的地方作为表演场地,使之体现出事件的真实性与美好的自然环境。

参加表演的人数女性多于男性,并且女性先到事先择好的场地,诵唱情歌,招引男性。待男人们来临时,她们装作自娱自乐,跳起童舞,不理睬他们,这时,男人们在附近巡视,一旦选择好自己的对象,即刻主动去拉她,拖她,以亲切温热的目光引她到草丛中,避开众人。在草丛里亲密地开始交谈,对答,亲热,拥抱。此时,还有未被选中的剩余女子则大胆地去草丛中寻找、窥视,看中了男人就抢夺,但为时太晚了,她的这种激动往往会被正在亲热的恋人们赶出草丛,若遇到态度不好的情侣还会被用树支条抽打赶开。不过这也不是恶意,证明他(她)们已经相爱,不希望有外来干挠,对被赶的女子来说也不会有任何的怨气。而此次没有恋上意中人的男女青年只有悄悄地溜走,否则会被他(她)人耻笑,说他(她)没有本事(无能)。所以类似这样的事对他们来说是不足为奇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常有发生的,这是本民族传统习惯形成的婚恋方式。

而那一对对恋人,他们一旦情投意合,就要相互馈赠礼品。一般来说,男赠银手镯,女送自己绣制的手帕,作为他们之间的定情物,以后双方就不得随意跟其他(她)人情来意往。此后,他(她)们自然而然地会对伙伴们主动亮出定情物,一来互为观赏,互为夸耀和称赞;二来无意识地宣布自己已有意中人,让同伴们相互作证并宣传,免得惹来不必要的搔扰。

在实际生活中,若有一方变心,他(她)就会送还礼品,此时此刻,不必多言,对方则明白其中之意,很干脆地收回自己的礼品并退还对方礼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已断。

双方一旦定下终身,就要双双对对地到长辈桌前叩拜,长辈则要捡吉祥菜给他们以示认可,并祝福他们恩爱永久,给他们祈祷:“今年找到新人(恋人),明年生得新儿女”。

段落八:阿认皮(讨鲜花)这段内容表现已婚未育的夫妇要向干净夫妇乞讨鲜花,象征着他们未来的儿女就象鲜花一样美丽可爱、聪明伶俐。接下来就要表演男女之间的一段娱乐活动,即女性用装有酒的葫芦向男子猛灌酒,男子很乐意,认为女人看得起自己和尊敬自己,而男子呢则用酸性果品喂给女性,女性也很得意。这样一个片段的娱乐活动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男女之间,夫妻之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的和谐行为,同时也表现出男女之间,夫妻之间极其奢望的就在于生儿育女。此段表演虽然简短,但是,囊括了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生活过程,同时也见证了人类发展中的文明程度。

段落九:咋则把涡啦(桌子收回来)这是收场(尾声)仪式,唢呐手在一旁奏响主调音乐,锣鼓齐鸣,参加“九祭献”(归基吐)的全体人员形成队列等候,由龙头在祭桌前叩拜,向祖宗告别和祈祷:“保佑人们平安长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按照开场方式,呈现出节日的气氛,但在这里不跳舞不唱歌,只是以音乐,打击乐,队列为浩荡的声势,由龙头率队退场。“九祭献”(归基吐)的全部活动内容和过程到此结束。

浦贵村的这种“九祭献”活动是一年比一年搞得认真、庄严、隆重,吸引了不少的同族或外来宾客的参与。其原因就在于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的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以及民间化的色彩。在民族传统文化领域中具有 华夏文明中“龙”文化的色彩,对研究哈尼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民风民俗都具有宝贵的史料性价值,值得认真保护和传承发展。

注:“九祭献”(归基吐)活动情况介绍。

1、人物中花脸代表长辈。

2、跟在老者后面的孙子,专为他治病护理。

3、龙头是整个“归基吐”活动中承担祭祀活动的任务,一切活动过程的安排,任何人都得听从他的指挥。

4、保镖三人,表示一保人、二保五谷、三保六畜。

5、上述各种人物都为“干净”人才可参加活动。

6、所谓“干净”人,即指夫妻双双健在,只有一次婚姻,有儿女,未违反过法律法规或村规民约等。

7、于1994年8月组织参加在玉溪澄江县举办的国际傩戏傩文化理论研究会中表演。

8  二OO四年三月命名为省级非物遗产单位名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