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翰先生传略
2020-07-21 10:48:19

张维翰先生字莼鸥(1886~1979年),原籍江南。于清初自石屏州张家营迁入元江府城(今澧江镇),历二百余载,传十余世至先生之父升瀛公。岁甲子(同治三年,公元1846年)元江猝为敌陷,升瀛公受阻于外,时先生祖父赞卿公授大关守备(驻今大关厅城即今鲁甸县),乱平,以军功授予同知衔、任大关县知事。尽室赴官廨。后以经商,职守,构新居于井渡(今盐津县)。

先生先妣刀氏,乃元江望族,应甲公之长女,享年七十有五。生母杨氏,因患肺疾,先刀氏11年(光绪33年,1907年)卒。时维翰尚幼,刀氏视先生为己出,倾注心血,抚育教诲。

张氏族室中,留籍元江故土(澧江镇)者,有先生同辈之维新,有因远镇同宗弟兄思谨、思诚、思咏等。张氏来元始祖先莹墓碑尚有先生亲撰诗作一首可  ,该作表达了先生思乡怀故之情。其文曰:

生长他乡便作家,一官三世落天涯。

同源本出清河水,继美遥欣棠棣花。

宗墓早闻雄故土,游踪今尚滞昆华。

何日遂我归田愿,漫访松楸谨奠茶。

先生与故土宗兄思谨相处州余年,情同手足。思谨逝世后,先生亲撰墓志,墨迹刻石,今尚留于因远大平山麓。

先生在省任事多年,常参与元江同乡会之活动,并为元江人才培养,多有建树。

先生行三,长兄维周、仲兄维杨均出生于元江,长兄曾参戎幕,不幸早卒,仲兄维扬,云南武备学堂毕业,历任营长,盐津厘金办等职。先生6岁入大关赖晓帆私塾启蒙,及长,旋聘姚安邹昆山,筠连所青州为塾师。14岁奉父命至宜宾就蜀南名师赵秋潭先生习古文诗词,1900年父病殁于盐津渡家中。明年入昭通府立中学、升昆明优级师范学堂(五华学院前身)就读。7月转云南清政学堂(即法政学堂),1907年,生母杨氏病逝,告假守孝时,在盐津渡任郁文书院教习兼党长。假满仍回清政学堂继续攻读。毕业后调入全省地方自治研究所进修,以最优等第一名,奉派昭通府七县自治讲习所所长兼讲师。将赴任,嗣因代陆军19镇37协统领兼随营学堂总办张毅撰写开学训词,为张所赏识;而延为随堂文案兼国文教官,此间,时常阅读同学寄自越南“民报”,而孕育革命之动机,并为当时该堂监督之同盟会员罗佩金引为同志,为同盟会代撰密函要件。未几,随营学堂与云南讲武堂合并,总办高尔登、监督李根源仍邀先生担任文案兼教职,然先生亦受张毅之聘,任37协司令部秘书。尔后,张毅调离,其职由蔡锷继任。蔡以先生文笔敏捷,深为倚异。辛亥重九之役,赞襄机要、光复滇垣,蔡被推为滇督,先生晋为机要秘书。1912年,奉派随罗佩金将军至上海晋谒孙中山先生,面呈云南光复经过与今后建设之构想,备受嘉勉。经罗佩金、陈英士之介绍加入国民党。1913年被任命为云南省行政公署总务科长,是年10月转任盐津渡盐务督监总办兼大关县知事。1914年10月,调任个旧县知事。个旧锡矿,为全县之冠,厂矿林立,工人数十万,六万杂处,民情强悍,向称难治。富商大贾,总以厚资结纳县官,伙同压迫工人,故官斯土者,无网不为巨富;而先生于到任之初,即整顿率属,一轿即契,执法严明,对推广学校,整顿警察,设立医院,开辟水源,修筑道路之实事大力倡导实施。于是廉干之声,很快著于全滇,有模范县长之誉。中央特令嘉奖。1915年,袁世凯称帝,云南起义护国,先行接罗佩金电嘱,向个旧富商发起认购乘马,以备组建骑兵,罗公本拟邀先生至省相助,密电请辞县职,随军出发,而唐公继尧之见则认为个旧之重要不亚于前线,不宜遽易生手,而予慰留。

云南倒袁,后方空虚,袁(世凯)亦亟谋扰滇遣待人武官(即伪郡王龙济光之子龙体乾)于1916年3月,自富良江外土司地,纠众万余,备新式利械,乘虚内犯,个旧首当其冲,先生亲率警察200余人及陆军步兵一个连,拼力抵抗,血战五昼夜,弹尽援绝,突围身受重伤,昏厥道旁水塘中,经民众救往锡务公司炼厂疗伤。养伤时,犹口述分兵抄袭敌后之意见;命警员乔装驰呈都督唐公,依所计划,予以荡平,滇局复安,前方得以迈进,先生伤愈,应召入川,任督军以署秘书长。先生到达成达时,蔡松坡已起程赴日养病。四川督军兼省长之职,由罗佩金继任,此时,军政两署重要文电,多出先生之手。

其时,因国务总理段祺瑞嫉视西南武力,强令裁兵,暗中唆使川军师长刘存厚,派兵围攻督军公署,7日夜,情殊危急,先生急电驻沪州起义新军军长,速派金汉鼎旅,星夜解围。1918年唐继尧正式就职滇川黔护国军司令,先生为秘书,随同赴渝,是年冬,奉派赴广州参加军政府召开的地方行政会议。复承命取道台湾,赴日参观学习全国市县以至町村基层行政组织。复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1920年冬回国,值驻川滇军军长顾品珍率部回滇,唐公不欲,因权位发生内争。毅然引退香港疗养,先生同往,途经广州时,孙中山先生对唐公优礼有加。并促就副元帅职,精诚合作,终因唐绍义,陈炯明等离间,唐公婉言谢却,仍在香港养病,先生于到港后,遂辞唐公仍赴日继续学习,并参加东京市政研究会,遍离各大都市及优良町村,实地研习。先后完成《都市计划》、《法制要论》、《行政法精义》、《地方自治实务》、《田园都市》等著述。1922年唐继尧先生以滇政日窳(yu)恶劣,应全省各界绅民之请,重主省政。实行废督裁兵,积极推行地方自治。迭电促归,先生于3月回滇,被任蒙自道尹,旋奉派筹备昆明市政,是年8月昆明市政公所成立。升任市政督办,凡6年,中复一度赴日考察东京、横滨市复兴计划之实施情况。6年中对昆明市政建设如开辟市场、建设公园、培护名胜、扩充电灯、自来水厂、创设医院、整顿警察,、改良风俗均多绩效;对教育事业社会行政尤为重视。1927年唐继尧逝世,所部将领胡若愚、张汝翼、龙云、李选延发生内拱,各据昆明四周县、省恒空虚,四境匪患堪虑,先生以昆明市督办,身率市警,,编组保甲,借用讲武堂学生,维持市区郊区治安,为时数月,秩序井然。1928年,先生奉国民政府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兼外交部特派驻滇交涉员,因不平等条约之束缚,于法国及其越南殖民地政府对滇省旅越侨胞之种种压迫,深为痛恨,积极收集资料,手拟报告及改订新约之意见,送国民政府,商请改订中法越商条约。是年12月中法越商条约在南京召开。先生奉派为代表,据理力争,深为法人所惮。1929年3月,先生当选为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出席会。8月云南省政府改组,复奉国民政府任命云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0年5月16日,中法越通商条约在南京正式签订。历时18个月的谈判,最终达到预期目的。先生协助外交部对滇缅边界问题,双方派员实地勘划,先生在京与英、法外交颇具成效。5月回滇任职,极力推行地方自治,加强地方自治人员的训练。于县长之训练任用,要求极严。1931年因政见不得贯彻,辞职入京,奉派为立法委员兼秘书长。先后为地方自治法规定制定多所贡献。1939年调任内政部政务次长,对职掌政务除图谋完成地方自治外,致力于开设户政司,完成户口调查,继续办理户籍及人事登记,实施国民身份制度,以为推行廉政之基础;创设营建司,完成各级机关团体及一切公私建筑之标准图案,俾一切营建皆有定式可循;增设方城司,掌理疆域及行政区划。任内政次长凡7年,先后奔赴各省视察,深入民间洞察民生疾苦,于右任先生曾联曰:“三载观风周郡国,一编得气共山川”赞先生《西北纪行杂咏》、《东南纪行杂咏》二书之出版。1946年以先生西南耆宿,委以云南、贵州监察使重任,实行身教,风骨凛然,深为民众敬仰。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先生举家远离香港,全家罹病,居于一椽,情怀惨澹,时钱宾四先生在九龙创设新亚书院,邀先生教授文史。明年去台,任监察委员继而任副院长代院长。先生春秋佳日与熊天翼、陈蔼士、易君仁、阮毅成诸先生集今吟咏,因有《海角钟声》之刊行。

辞去院长后,又被聘为国民党评议委员会主席,中华学术研究院诗学研究所所长,中华传统计学研究会理事长。先生代表作有《莼鸥类稿》。1979年9月1日因病治疗无效逝世于台湾,终年94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