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庵人文概述
2020-07-21 09:20:51

大明庵村位于清水河南岸,自唐以来是茶马古道边上一颗璀璨的夜明珠,人们也常以“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来形容大明庵山的秀丽美景。

其实,明末永历皇帝没有来大明庵以前,我们彝族对现在大明庵村不叫大明庵村而称“阿维且”。因彝语“且”指“村子”的意思,而“阿维”中的“维”是指“玉”的意思,所以“阿维且”是指有蕴藏玉石的村子。清朝初年,“阿维且”的山已被称为“天宝山”了。

一、大明庵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彝族中年妇女经常到阿维山上去砍柴。有一天,她偶然看见离她不远的一块大石头上站着一只色彩斑斓的梅花鹿,她採下一片树叶,将树叶的一方边沿放在嘴唇上“叽—叽—”地吹了几声树叶。

1

大明庵山  王建福  摄

那只梅花鹿似乎听到了响声,扭头朝她这边望了望,然后又静静地站着不动了。那中年妇女感到那只梅花鹿有些蹊跷,便悄悄地走近那石头边,想探个究竟。哪知那个中年妇女走到那块石头边时,那只梅花鹿已无影无踪了,只看见刚才梅花鹿站立的那块石头上留有四个深深的蹄印。

那个中年妇女没有看到梅花鹿,便怏怏地回到她砍柴的地方,却无意中又看见那只梅花鹿像先前一样站立在那块石头上了。

她又採下一片树叶,仿先前一样,“叽—叽—”地吹了几声树叶。然而这一次,那只梅花鹿似乎没有听到她吹的树叶声,渐渐地将全身隐进那块石头里面去了。

那一晚,那个中年妇女久久不能入睡,她刚闭上眼睛,白天遇到的那幅情景不时地闪现在她的眼前。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那个中年妇女已经来到昨天站着梅花鹿的那块石头旁,她认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想在石头旁辟出几块地基,盖几间草屋,让过路的行商、马帮歇脚纳凉。哪知刚挖了几锄,一股清澈的泉水就在锄下涌了出来。她高兴极了,急忙就在原地挖开一个土坑,坑里和坑外边沿砌起石块,不一会,一泓清澈的泉池就做成了。

这样过了几个月,那个中年妇女终于搭建起了一正两耳的三间茅屋,一个过路的行商给茅屋起了个名字叫“息行庵”。从此,息行庵的美名在行商、马帮中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人人愿意在息行庵歇脚纳凉,从此,息行庵成了出门人一处温馨的临时住所。

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1657年),明朝败落,永历皇帝逃亡云南。云南总督那嵩(元江人),得知此事,他一面派人修缮“息行庵”,一面与时任元江军民府知府的儿子那焘率领数千精兵,连夜顺红河而上,经双柏到楚雄将准备经大理、保山等地进入缅甸的永历皇帝迎驾回元江。

七月,是元江天气最炎热的时期,永历皇帝坐在元江军民府的大堂上,虽然有几个宫女不停地轮番给他扇扇子,但他依然热得汗流浃背,多次不耐烦地诘问那嵩有没有个凉爽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那嵩打开城南大门,率数千精兵,鸣锣开道,经小红庙、那整、山脚、可躲避等村寨到“阿维且”,将永历皇帝以及他的贴身太监、宫女等一班人马迎驻于已修缮一新的息行庵内。

永历皇帝足跸在“阿维且”旁的息行庵内期间,云南总督那嵩对永历皇帝的招待十分周到,设宴使用元江窑自己制作烧制的青花瓷器皿。永历皇帝也很喜爱这些青花瓷,欲离开息行庵进缅甸时,他想带走宴上所用瓷器。那嵩想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富有,就以“瓷器易碎,携带不便,再说路途遥远艰辛,沿途供奉者甚少,以作资用”为由,奉送永历皇帝许多金银制作的宴用器皿。

临启程时,永历皇帝想想自己落荒逃难的惨景,又看着眼前两位对朝廷忠贞无二的云南总督和元江军民府知府那嵩和那焘父子二人,心中不免产生出一阵凄凉的感觉,最后他望着“息行庵”说,也许这“息行庵”就是我大明最后的一座庵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永历皇帝足跸“息行庵”的经过,把“息行庵”改称为“大明庵”了。

传说总归传说,传说中会出现一些神秘色彩。但传说中必然会有一些史实依据,而且这些史实依据是传说的主题思想。譬如《大明庵的由来》传说之外有下例历史文献记载,说明了那嵩及子焘迎驾永历的情况:

《永历纪年传》说:“永历十一年丁酉正月,上滇都(昆明)……以元江土知府位云南总督 ”、“以其子那焘袭知府”。

《明季忠烈传》说:“……永明王奔缅,嵩与其子焘迎谒甚恭”。

《云南通志搞》说;“桂王道过元江,那嵩与子那焘供奉甚谨”。

《滇中琐记》说:“永明帝西奔,嵩与其子迎谒于楚雄”。

《御批通鉴》载:“桂王由榔之走永昌(保山)也,道过元江。土知府与其子焘,迎谒供奉甚谨,设宴用金银器,宴毕悉以献日。此行上供者少。聊以佐饵”。

使用上述史料,佐证由来皇帝在元江的史实,《大明庵的由来》并非空穴来风。

二、奇异物传说梗概

“阿维且”是彝语地名,现今虽然以被“大明庵”所替代,但大多数彝族人依然以“阿维且”自称。在“阿维且”中的“阿”字自只是辅助音,没有实质意义。“且”即是村子,最有实质意义的字则是“维”字。因为彝族人所说的“维”是汉语所表述的“玉”字,如果将“阿维且”翻译成汉语的化,那就是“蕴藏着玉石的村子”了。

如今大明庵奇异物的传说中,大多都与“阿维且”的“维(玉)”相关,这里有必要作简略提要:

1、夜明珠

传说在“阿维且(大明庵)”村后左侧某处,每到天黑后,就会出现一个足球般大小而闪着荧光的物体,荧光一直闪烁到天亮之前,人们称它为“夜明珠”,据许多老人讲,他们小时候还曾经见过传说中那个发光的景象,但这个夜明珠直到解放前才消失。

2、绿宝石

传说很久以前,“阿维且”里有一个姑娘,容貌体态有些丑陋,村里的小伙子们嫌她模样丑,谁也不愿意娶她作媳妇,背后都叫她丑女,丑女常常为此自责又伤心。

有一天,丑女进山里砍柴,当柴砍好捆绑以后,觉得又累又渴,就到箐边的溪水洗脸喝水,洗着洗着,她猛然看见溪水里的一块石缝间挟着一小个绿色的东西,她觉得很稀奇,就用砍柴刀小心翼翼把那个绿色的东西撬了出来,再把那绿色东西放在手掌中双手在溪水了搓了搓。她发现用那绿色的东西擦洗过的地方肉色又白又嫩,她又惊奇又兴奋,又试着将双脚伸进溪水里,用那绿色的东西擦洗了一遍,她又发现所擦洗过的地方肉色又白又嫩。她觉得这东西很奇怪,看了看四周,没有发现人影,她壮着胆子,索性脱掉衣服,在溪水里用那绿色的东西将全身擦洗了一遍,果然,丑女变成了仙女,当她背柴回到村里时,村里的人们谁也没有认出丑女来。

那天夜晚,丑女依然同往常一样,手拿烟盒,来到村外的草皮地上跳烟盒舞。先来到的伙子姑娘们看见来了一个楚楚动人少女,,都以为是外村来走亲戚的姑娘,主动去与丑女搭讪嬉闹。

“你们看错了,我是丑女呀。”丑女羞答答地告诉他们。

“别说假了。”一个伙子插嘴道,“丑女天日跟我们在一起,我们还不晓得丑女?”

丑女晓得一下难于说清,就先一个个地喊出了他们的名字,还说出了他们家的位置,家庭的人数。

这一下,伙子姑娘们都黯然了,都问丑女怎么变得这样漂亮。丑女把白天所发生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们,并答应明天带她们到箐里面去洗澡。

果然,姑娘们跟着丑女到溪水里洗澡过后,姑娘人人赛如仙女了。

丑女为了让世世代代 “阿维且”的姑娘长得丰腴漂亮,就悄悄地将那绿色的东西埋回了山里。大约人们常用山里的溪水洗澡的缘故,此后,“阿维且”的姑娘个个长得如仙似玉的美女了。

3、药泉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彝族中年妇女经常到阿维山上去砍柴。有一天,她偶然看见离她不远的一块大石头上站着一只色彩斑斓的梅花鹿,她採下一片树叶,将树叶的一方边沿放在嘴唇上“叽—叽—”地吹了几声树叶。

那只梅花鹿似乎听到了响声,扭头朝她这边望了望,然后又静静地站着不动了。那中年妇女感到那只梅花鹿有些蹊跷,便悄悄地走到那石头边,想探个究竟。哪知那个中年妇女走近那块石头边时,那只梅花鹿已无影无踪了,只看见刚才梅花鹿站立的那块石头上留有四个深深的蹄印。

那个中年妇女没有看到梅花鹿,怏怏地回到她砍柴的地方,却无意中又看见那只梅花鹿像先前一样站立在那块石头上了。

她又採下一片树叶,像先前一样,“叽—叽—”地吹了几声树叶。然而这一次,那只梅花鹿似乎没有听到她吹的树叶声,渐渐地将全身隐进那块石头里面去了。

那一晚,那个中年妇女久久不能入睡,她刚闭上眼睛,白天遇到的那幅情景又闪现在她的眼前。

2

大明庵遗址  王建福 摄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那个中年妇女已经来到昨天站着梅花鹿的那块石头旁,她认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想在石头旁坪出几块地基,盖几间草屋,让过路的行商、马帮歇脚纳凉。哪知刚挖了几锄,一股清澈的泉水就在锄下涌了出来。她高兴极了,急忙就在原地挖开一个土坑,坑里和坑外边沿砌起石块,不一会,一泓清澈的泉池就做成了。

有一天中午,息行庵里来了几个过路的行商,他们各自挑着一担块盐。其中一人问那个中年妇女:“大姐,我们有一个人身体有些不舒服,不知你这里有没有可治病的药物?”

“是哪位哥哥不舒服?”中年妇女温和地问道。

那个身体不舒服的人回答说:“肚子闷胀,疼痛,浑身无力。”

“咳,我以为是什么大病,你们稍等一下。”那个中年妇女边说拿起一只舀水用的竹筒从泉池里舀了一筒泉水回来递给那个身体不舒服人, “大哥,喝吧,水到病除,一会儿就好了。”

那个人将信将疑地喝了半竹筒子水,果然,只是一袋烟的工夫,那个病人疼痛就消除了。

临走时,他们留下一陀盐巴,以作酬谢。

不多久。泉池水能治病的消息就在当地传开了,后来,人们将这泓泉池改称为“药泉”了。

4、不灭灯

传说以前“阿维且”的一户人家,养了两个过年猪,说来真奇怪,两头猪主人都喂养成一样,但一头猪肯吃肯长,到过年时就宰杀了,另一头猪却肯吃不肯长,到年关了,体型还没一只猫的体型大。

过了年,主人又买来一头仔猪,以原来的那头猪一起喂养。但后买来的仔猪肯吃肯长,到年关时,养成一头又胖又壮的大肥猪了。而原先喂养的那头猪依然如猫,肯吃不肯长。主人以为是怪物,就把它扔到村外去了。

居住在息行庵内的那个中年妇女见那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就起了怜悯之心,就把那头怪猪抱回庵里喂养起来。

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那头怪猪突然死在院子里了,那个中年妇女无奈何地将怪猪背到村外去埋了。

哪知第二天,当那个中年妇女起来打扫院子时,又见那怪猪的尸首又回到院子里了。她无可奈何地又将怪猪背到村外埋了。

可是第二天起来打扫院子时,她又见怪猪回到了院子里。她又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声气,再一次把怪猪背到村外去埋了。回来的路上,她觉得这事很蹊跷,决定夜间不睡觉,躲在一边看个究竟。

这一夜,那个中年妇女隐藏在一个房子旮旯里,紧紧地盯着门口。

大约三更时分,她看见两只豺狗抬着死怪猪走进院子里来,只听一只豺狗对另一只豺狗说:“这个老妈妈良心虽然好,但不知道这怪猪是一盏不灭的灯油阿。”说完,就把怪猪放在院子里走了。“哦,原来是这样。” 那个中年妇女似乎懂得了事情的原由。

第二天,中年妇女拿来一把尖刀,想将刮毛后划开切块炼油。哪知猪毛刮好后,她用尖刀怎样划也划不开怪猪的肚皮,没有办法,中年妇女只好将整猪放进锅里熬煮。熬了一天一夜,猪肉才熬泡,熬了两天两夜,猪骨才熬化,再熬了一天一夜,猪油炼出来了,可是炼出来的猪油少得可怜。中年妇女将猪油铲进一只小碗里,刚好有半小碗。

到了晚上,她用怪猪油来点灯,用了一晚上,灯油还是一样多。用了一个月,灯油不见下一线。

不久,不灭灯的故事传到了知县的耳朵里了,知县派了几个兵丁来息行庵索要不灭灯。说来也奇怪,兵丁拿着不灭灯走到息行庵门口时,不灭灯就自然熄灭了。兵丁们又将不灭灯放回到息行庵的供桌时,不灭灯又自然亮了起来。

兵丁回到县衙找到知县回话,知县说:“既然如此,拿回来也无用,它可能是神灯。”

不久,知县为了表示对神灯的虔诚,用铜铸了数尊佛像供在息行庵里,供人朝拜。从此以后,息行庵的烟火越来越的旺盛了。

3

大明庵新村  王建福 摄

三、题壁诗

大明庵是茶马古道边上的一颗夜明珠,又是永历皇帝的“足跸”地,因而历代许多文人骚客们都要到大明庵一游,并挥毫题壁,留下了数以百计的诗歌。现录数首于下,以供参考:

息行庵避暑

古木荫森复绿苔,

绕栏无数野花开。

凉亭静坐皆僧侣,

万迭青山拥翠来。


大明庵题壁

归来不费买山钱,借得庵居适性天。

欲破愁城寻出路,还游胜地惜残年。

时将稚子穷幽谷,偶与村蛮话力田。

到此浑忘尘世事,清霄灯下听鸣蝉。


大明庵题壁

吟得新诗口自称,闲入野鹤静入僧。

不求显宦知名字,雅学仙禽必缴矰。

壮志也赋同祖逖,微言端只忆孙登。

归山勿事寻煨芋,一碗香茶一碗灯。

松篁交映碧兰珊,镇日凭栏不掩关。

新月不入高岭寺,夕阳多在隔江山。

两三弓地能供佛,数十人家尽住蛮。

饮酒摊书无个事,清风暗送野云还。

2014年6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