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白族节日文化初探
2020-07-21 10:33:42

元江白族节日文化,奥妙内涵、底蕴厚实,人口有5095人,聚居在因远区几个相距不远的山间小盆地,包括九个自然村,其中人口在1000以上的有因远、安仁、安定,1000人以下有沙浦、北泽、延庆、奔干、补垤。

元江白族自称“白窝”“白子”,他称“拉白”“民家”。解放后统称为白族。语言所属藏语系藏缅语白语文,白语文借用汉语词汇的约占30%,大多数有通晓汉语。

查诸史志,南诏大理国时三十七部之首因远部中的白蛮苏张周段等十姓,即元江白族之先民。当时称自蛮的势力曾一度控制了因远部。至于现在居住在因远的族其源流,宗谱、墓志有明确记载,原籍多为南京应天府,明洪武十四年随傅有德、沐英征南入滇,以后在原地戊守屯田为世籍军户,历经二百余与当地白族融合,故又称“民家”先后于明末清初,自大理、剑川、玉溪、通海、石屏、建水等地因经商、谋生、避乱、避战等原因迁入元江。

元江白族的穿着,《元江州志》有“男不衣锦,女不饰金,”之说,服装用青、蓝、白三种色配搭,妇女蓄长发与头巾合编发辫盘顶,上戴三角帽,白语叫“毡帽子”。脚蹬凤头鞋,身穿无领卷袖长尾衣;腰间系一块与衣同长,披缝净白色围腰,围腰带长为腰围的三至四倍,多余部份作为装饰,“豆芽”形耳环,“苤菜”形手镯。扣饰和锁匙链皆为银质,走动起来有轻盈潇洒风度。据说这是保留较完整的白族古老服饰。

元江白族聚居的村镇,据志书记载,明清以前佛教就已传入白族,曾兴盛一时,并建有“庙莲寺”、“天子庙”、“观音庙”等许多寺庙。清末民初,宗教活动由寺院转入民间,许多家庭设有佛坛,有关的组织有初一、十五会(即老妈妈会),拜佛会、圣谕会。活动主要是拜佛、念经,包括一个人讽诵和集体演唱。吃斋、放生、迎神赛会庙堂文化十分兴盛。信奉的内容十分繁杂,除儒、释、道教外普遍崇奉巫教,所供奉呼唤的神,没有一个是中心信仰的。诸如五谷神、山神、土地神、龙王、太上老君、财神、树神、雷神、药王、先师、灶神、疮主爷、大石头神,九子太婆、三霄圣母(生殖神)、本主等。此外,不少人还迷信鬼魂,鬼分家鬼(祖先)和野鬼(又名孤鬼)。旧历七月祭祖时分别祭祀。上述宗教信仰与白族的文学、艺术、哲学、道德、社会风尚、生活方式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白族的岁时风俗,从正月到腊月,月月都有活动,欢度春节时,较大的村子要表演“烛龙”,(即汉族的耍龙灯),表演也与汉族大体相同,时间也多在春月。草龙,儿童玩物,用稻草扎成各不相连的龙头龙尾,身躯若干节,插入短棍,夜间耍龙时将事先插好的松明枝点燃,耍时无规范动作,但以其天真活泼,灵巧快捷的姿态,博得老少观众欢迎。相传古时纯为祈雨内容,用柳条扎成,演时沿街观众要向干龙(即草龙)泼水,并规定要由南门进入,沿南北街转东西街耍拜。

白族的“烛龙”“草龙”与其先民图腾崇拜有关,是祈雨祈福的一项祭祀活动。解放后一度中断;近几年,安仁和因远村又把它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恢复。

其它艺术形式,多为宗教活动,如当地有名的“三月会”(祭农赛会),白族称“担享”或“三瓦贝宗”旧历三月十八至二十二日,五个村分别抬着五岳天子沿街游行,其中二十一日迎东岳的因远村,和迎南岳的安仁村最为热闹;有“高台”当地称“妆会”台高十米,一根“⊥ ”形铁杆被固定在木支架上,由32人轮换抬着游行,高台内容根据当年年成而定,如春旱不雨要妆“水漫金山”“哪吒闹海”“铁扇公主”“水汲蓝桥”。正常年景则不居论,或“牛郎织女”或“七仙姑与董永”等。有仿阁楼式建筑的纸扎香亭,有化妆身背敕书、印盒,乘着真马的神童。有化妆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一行。有队形严整、高抬白族工匠仿古雕制的各种兵器的仪仗队,彩旗队。有由二、三十人组成,在行进中吹奏的合声洞经音乐乐队,还有三乘天子鸾舆,各由四个身穿礼服的书生用肩扛着,一旁有十个手端供品的孩童跟随,白族称“十贡样”这类带有宗教内容的民间巡游活动,没有舞蹈动律。但在“三月会”期间也有一些活动应该属于白族民间舞蹈范畴,并且是自创的表演性的活动,比如“霸王鞭”、“跳八仙”,当地称“妆八仙”,演出时间一般在晚上,表演场地不限,可以边走边舞,也可以在广场上舞,舞时伴以唢呐和 、鼓、锣、钹,旋律节奏有轻有重,铿锵有力,舞蹈动作和表情各人可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自由发挥,但动作必须合着鼓点。所谓“八仙”也并非指真正的八仙而是泛指,认为八仙是壮健优美的意思。在这里八仙是指一个具体的数字概念字,即由八个青年男子扮成男女老少跛子等,其中有一个女角则扮成花枝妩媚的白族姑族。道具有花篮、拐棍、宝剑、莲板、檀板、手巾、纸扇、茶壶等。脸谱化妆古怪而滑稽,表情引人发笑,每年演出三台,有很大的即兴成份动作。为观众喜爱节目之一。

“三月会”最末一天下午,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开秧门”仪式,实际上也是一个大型民间舞会,这里不妨将其称为“栽秧乐”,舞蹈分三个部份,第一个部份是“拔秧、展秧”,先由老把式到秧田作现场示范表演。在这里“拔秧”是被当作艺术来欣赏,如姿势有“双脚蹲”、“单脚跪”、“单手拔”、“双手拔”,动作灵巧,利落、柔韧、协调,且讲究美的造型,如洗秧中的“亮台”(用秧根蘸清水急速刷出波纹或回旋纹)。秧把扎法分菊花心型、鼓墩型、绣球型。更特别的是,一根自然生就、两端起翘,用膝涂彩,重二十余公斤(仅限于“三月会”专用)的扁担,顶端各系秧一把,插着一角小红旗,由一个体魄壮健的男子挑在肩上,挑秧者头包白色长巾,密集型布纽扣,三明一暗袋,青土布对襟衣,系“拐科雨”(围腰)上插芦笙、“芭乌”,扭裆裤口裹入绷腿内,着防滑凉鞋,肩挎薄竹烟筒、四弦和系有蝴蝶链的透明细篾桐油雨帽、腰挎小篾箩。在唢呐鼓锣音乐伴奏中,一路经村镇街道,两旁观光者夹道欣赏。第二部份是“耙田捉鱼”,地点是以“三月会”庙内院场当作大水田,当中放一盆拌合的泥土供栽秧用;耕牛用人扮演,头是用纸裱糊的道具,身是以灰毯代替,尾倒是真品。农具是真实的。表演动作合着音乐节拍,人牛动作配合默契,形象生动,感表逼真,边唱边演,趣味盎然,充分表现了白族人民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和丰收年景的祝愿。在表演中还穿插了一个饶有风趣的捉鱼,鱼用笋叶涂色剪制,当鱼撒在田中,观众一拥而上,争相捉取,捉获者高兴得直喊:“夺翁!夺翁!(大鱼)有即预祝”“年年有余”之意。第三部份栽秧泼水。栽秧场面非常热闹,十多名穿戴齐整、满面春风的白族栽秧姑娘入场,表演通过富于表现的模拟动作和多变的队形,并随着音乐发出的讯号,速度由舒转疾,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此外,栽秧时男女要进行一场对歌,同时还穿插“找花秧”(有情人有意安排的花叶子秧),“吃槟榔的小片段,四周观众情不自尽的喊着,吆喝着为表演者不断鼓趣,不知不觉地把观众带入了“栽秧乐”的意境。此时,从人群中泼下霏霏凉水,人们不约而同地用白语高呼“刚宗雨胥走呃!”,意即“今年雨水早来!”,“今年雨水早到!”。水越泼越多,泼湿了场院,泼湿了演员观众,吆喝声、鼓锣声、喜笑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将整个演出臻于高潮。

遗憾的是解放以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白族村寨的民间艺人被批斗,有的被错处,村里的“宣讲坛”、“圣谕坛”、“古戏台”、“古庙群”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白族“洞经”古乐谱和乐坛内雕龙凤的桌椅等设施全被烧掉,白族的传统文化濒临灭绝。打倒“四人帮”人民得解放,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顺民政策向春风春雨阳光,使华夏沃土百花淀放,居住在因远镇的9个白族村建成了文化室和老年“益寿园”、村文艺队,洞经古乐队,因远村、安仁村组建了龙灯队。1985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帮助下拯救了白族民歌和白族洞经古乐28首,因远白族有获省非遗文化传人的2人,市级5人,目前因远9个白族村天天有文体活动,已成为社会主义美丽的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由元江因远白族学会筹划并建议恢复“三月会”白族团圆节项目的建议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关怀指导下,因远镇党委和镇政府于2006年6月决定恢复因远白族“三月会”,为了宣传因远提高因远知名度和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定名为“元江因远白族”“三月会·米干节”。2007年4月7日首届“三月会·米干节”在元江因远一中校园内隆重举行,早上9时在《春彩三月会》主题歌声中,少数民族民俗展演巡游拉开序幕;安仁村“喜迎天子”方队抬着天子、皇罗伞、彩族、灯笼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标语牌、洞经古乐等100人队庄严地向主会场走来,因远村“高台”、“跳八仙”、“霸王鞭”100人方队闪亮登场,红安村“车灯”、“彩船”在喜庆锣鼓声中舞入主会场,奔干村“古兵器”方队气势磅礴展示白族勤劳勇敢,马鹿村抬着神树跳着“烧山灵”展示白乡青山绿水、人杰地灵,北泽村“毛驴灯”、“蚌壳灯”、“高跷”方队以喜庆诙谐的表演中巡游会场,安定村“花兰舞”艳丽登场,沙浦村“锣鼓秧歌”队、哈尼族《棕扇舞》、彝族《花鼓舞》、傣族《俏花腰》及学生号鼓、彩旗等共17个民俗展演队1000多人参加巡演,约3万多各族群众观看并领略了白族节日文化的激情丰厚的内涵。早上10:30时举行了“三月和风、和谐因远”,主题文艺演出“喜庆霸王鞭”、“古乐洞经”演奏,“春彩三月会”等白族歌舞精彩纷呈给观众品尝了一次白族节日文化大餐。白天举行因远特色商品食品活动,即好吃好玩因远“凉米干、热米干、干米干片、干米线”特色食品一条街。因远白族“豆腐”、“水豆腐”、“臭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鼓”、“紫米饭”、“糯米饭”“糯米制品、牛、羊、狗肉汤锅”一条街和吃米干、喝啤酒比赛活动,晚上举办耍“龙灯”、“狮灯”街道巡游表演及喜庆《霸王鞭》白族篝火晚会通霄旦狂歌劲舞十分热闹。因远白族“三月会·米干节”连续成功地举力6年,由于白族村经济建设滞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起来,受现代文化和高科技影视的影响,没有经济支撑的白族节日文化无法创新,没有创新的民族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由于白族学会没有号召力、也没有凝聚力,故讲汉话的多了,说白族话的少了,唱流行歌的多了,唱白族调的没有了。”因远白族村传承白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空间越来越少,没有党政主导的白族节日文化将随着年轮的滚动逐渐消亡……,“民族要振兴,文化要先行,党政来主导,全社会参与,”我真诚的期盼民族文化之花四季盛开的明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