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土锅与制作工艺
2020-07-23 09:30:28

土锅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结构的创造性活动。土锅的作用首先改变了人类由生食转变成熟食的方式,然后扩展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项领域中,所以土锅在人类智力发展和文化进步中具有重要意义。

土锅寨是元江县澧江镇大水平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现在全村有147户,总人口为557人,是一个彝族支系仆拉人居住的一个自然村,解放以前,全村人都赖以制作土锅为业,因而被人们称为土锅寨。

土锅寨人不仅仅制作土锅, 他们还以夹砂黏土为原料,制作缸、瓮,盆、甑子、钵、碗、蝶、灯盏、盘、烟斗、葫芦、壶、杯、罐等数十种百类夹砂黏土制品,解放以后,土锅才被现代金属制品所替代,因而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眼。

1

制陶艺人 马寿明 摄

一、 土锅制作

(一)制作原料

夹砂黏土是元江特有的一种制陶原料。土锅寨人常用这种夹砂黏土制作土锅。因为这种黏土内掺杂着许多微小的砂晶颗粒,这些砂晶颗粒在夹砂黏土中起到了骨架的作用,用这种夹砂黏土制作出来的土锅在支架的柴火中煮食时胎土不易爆裂,是制作土锅的唯一原料。同时,土锅寨人还用夹砂黏土制作炊具、饮具、食具、贮器等许多土陶器制品。

(二)制作工具

元江土锅寨人的制作工具看起来很简单,一个木锤、一个木质转轮、数把细筛子、数十块宽窄不等的木片、数十个大小、宽窄、厚薄不一的鹅卵石、一盆清水、一块烧制土锅用的场地和一定数量的稻草。

1、木锤:木锤是用来舂碎已经晒干的陶土。

2、木质转轮:制作土锅时,工匠把正在制作的陶胎置于木质转轮上面,用脚拇指慢慢转动木轮的支柱,把工作面随时置于适当的位置。

3、筛子:筛子是筛出用木锤舂细过的黏土。

4、木片:木片是用来拍击胎体外部的用具,木片分宽窄不等的数十种,使用宽木片或窄木片,要依据制作工匠所制作的器物大小而定。木片最宽的有15公分,最窄的也有1公分。

5、鹅卵石:鹅卵石是用来支撑胎体内部的用具,鹅卵石的支撑点随着制作工匠用木片在胎体外部拍击点而移动,工匠在制作土锅时,保持胎体内部的鹅卵石和胎体外部的木片在同一个点位上,用以保证土锅胎壁的均匀。

6、清水:清水是用来保持鹅卵石和木片的润滑程度,同时也根据需要,在胎体相对干糙的部位,制作工匠利用拍击的时机,在鹅卵石和木片上多蘸点清水,使之胎体在制作种保持应有的水分。

7、场地:场地是用来烧制土锅的场所。元江土锅寨人烧制土锅时采用露天烧制的方法,他们在村子外边选一块平坦的地基作为烧制土锅的场所,有人称之为窑址。

8、稻草:稻草是用来烧制土锅的燃料。

(三)制作工序

元江土锅寨人烧制土锅要经过,采料、晒料、舂料、筛料、和泥、制胚,烧制等7道工序。

1、采料:采料也就是挖泥。制作土锅用的黏土很讲究,黏土里面的砂砾要均匀,不能用黏土多的泥料,也不能用砂砾过多的泥料。

2、晒料:晒料是把挖回来的黏土在太阳底下暴晒,晒料时,料中夹杂着的小土块要弄碎,直到晒干黏土里面的水分为止。

3、舂料:舂料是用木锤反复把已经晒干的黏土舂成粉末。

4、筛料:筛料是用细筛子把舂碎的黏土筛出来,其他一些舂不碎过不了筛子的砂砾丢弆,用筛子筛下来的黏土做胎料。

5、和泥:和泥是制作工匠把已经舂碎成粉末的黏土渗水捏和成胎泥的过程。和泥是制作土锅过程中一道最重要的工序,和泥时,水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水分渗多了胎泥稀软,黏土就搓不成泥条,相反,水分渗少了胎泥酥松,黏土也搓不成泥条。因此,和泥时渗水要适度,达到和成的黏土不粘手位止。

6、制胚:制胚是制作工匠把黏土搓成泥条,然后把泥条一圈一圈地盘筑成土锅形状置放在木转轮上,制作土锅时,工匠一边用脚慢慢地蹬木轮支柱转动木轮,一边用鹅卵石和木片拍击土锅的胎壁,把一圈一圈的泥条拍击成胎体紧密无间,器型玲珑的土锅胚胎。

7、烧制:烧制是制作土锅的最后一道工序。烧制土锅时,工匠们先在窑址处铺上一层约有10公分厚的树枝和稻草,然后在树枝和稻草上摆放上锅腹内塞满了稻草的土锅,最后在土锅上再覆盖一层约有20公分厚的稻草烧制,大约烧制2小时后,土锅就烧成了。

二、 发展概况

居住在元江红河流域的仆拉人先民可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掌握了烧造土碗的技术。笔者在元江县文化宫里看到过馆里收藏的一只外壁留有藤蔓条纹的土碗和一把用当地玛瑙石做成的石斧。据推测,元江最早的土陶器制作方法可能是在藤蔓或篾条编织的框内涂上厚薄均匀的黏土,等到框内的黏土达到半干的程度时,用竹片或木片轻轻地拍击在框的周围和底部,使黏土胎泥和框体脱离开来,等到黏土胎泥完全干透以后,从框内倒出器物胎体,再经火将黏土烧结,成为陶质容器。后来,土锅寨仆拉人的先民们逐渐从框体制作法过渡到泥条盘筑的手工木轮制作法,土锅制作技术愈做愈精巧,成为元江红河谷两岸各族人民普遍使用的生活器皿。

2

土锅 马寿明  摄

(一)兴盛时期

解放以前,在红河流域一带,土锅是家庭唯一用来煮饭的炊具之一。上至官府衙门,下至平民百姓,每家至少有二三个大小不一的土锅。当时,元江有澧江镇南洒村委会的那塘旧寨、那塘寨子和大水平村委会的土锅寨等3个仆拉人寨子专门从事土锅制作,土锅销自河口、开远、石屏、峨山、新平、通海、墨江、红河、绿春、元阳等县,产品供不应求。

笔者在土锅寨老寨土锅烧制遗址处调查时发现,仆拉人用夹砂黏土烧制土锅、土碗、土缸、土瓮,土盆、土甑子、土钵、土蝶、土灯盏、土盘、土烟斗、土葫芦、土壶、土杯、土罐等数十种上百类夹砂黏土制品外,可能还曾经以灰黏土、紫黏土等原料烧制过饮器、食器、盛储器;制作壶、盘、碗和杯等小件彩陶器物。其中可能夹砂黏土取料方便,烧制简易,使用量大等因素,制作种类广泛,数量也比较多。

3

甄子  马寿明 摄

(二)发展现状

解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精致优美的金属炊具和瓷器逐步替代了以夹砂黏土制作的炊具,天长日久,元江的土锅制作业也逐渐衰落下来,原来以制作土锅为业的3个寨子中,目前只有土锅寨里的杨诺、白诺和一户李姓3户人家勉强支撑着元江的土锅制作业。

笔者曾两次与玉溪师范学院的几个学生到土锅寨作过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土锅寨目前的土锅制作业已远不如民国时期的景气。但制作土锅用的木转轮依然在慢悠悠地转动着;烧制土锅的稻草还冒着烈烈的火焰;制作土锅的传承人杨诺、白诺大姐依然背着她的背篓,扛着她的锄头去挖夹砂黏土、一团团的泥土在她们手里变成了一个个玲珑的土锅。

今年已有66岁的杨诺大姐告诉我们说,近两年,一些昆明、玉溪、楚雄、大理、普洱等地的餐饮业老板也来定制一些成批量的土锅、土碗、土杯、以及土壶等器物,加上元江本地也有一定的销售市场,土锅制作业还勉强过得去。

然而,当我们问及杨诺大姐的几个儿媳妇和孙女罗祖英时,她们都以为制作土锅又脏又累,做出的土锅又卖不得几个钱,她们宁愿到外地打工,也不愿意再继承土锅制作业。

三、市场简析

经多次往返土锅寨调查之后,笔者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虽然过去人们使用的土锅已被现代的金属蒸锅所替代;土甑子也被电饭煲替代;土碗、土杯、土壶等一系列夹砂黏土制品也已经被精美瓷器制品所替代。然而,元江土锅具有防潮、化学性能稳定,而且原料丰富和制作简易等优势,上述优势是任何金属或其他制品所能替代。

1、防潮:历史上,元江的土锅除了煮饭煮菜以外,大部分土锅是用来贮藏食盐、茶叶、中草药和一些颗粒细小的种子。目前一些人士依然用土锅贮藏上等的茶叶和糖果和名贵中药。

2、化学性能稳定:由于元江土锅的化学性能稳定,用土锅熬熟的肉,味美汤甜;用元江土甑子蒸熟的米饭,黏糯味香。这些元江土锅所独具有的优势,是任何金属制品和瓷器制品都难以替代。目前,人们虽然已经不用土锅煮饭,但利用土锅化学性能稳定的特性,常用土锅来熬煮中草药,土锅仍然属于家庭必备的一种用具。

3、原料丰富:夹砂黏土是由铁矿石和伟晶石风化后被山水冲刷到山脚后形成的一种沉淀物,这种沉淀物冲刷到山脚以后自然堆积成一座座小山包或是一条条小山脉。因此,采夹砂黏土时,不用挖坑道,工匠们只要一把锄头就可以采到所需要的夹砂黏土了。

4、制作简易:土锅要经过,采料、晒料、舂料、筛料、和泥、制胚,烧制等7道工序,一个工匠一天可以制作百十个土锅。

元江土锅具有防潮、环保等许多优点,但也由于烧制温度低,器物容易破碎等缺点。在今后制作元江土锅时,应该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增加烧制的温度,让土锅的外表充分体现人文的风格,使土锅更有人性化。这样,也许会有更多的商家青睐元江的土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