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坚持宣传“造势”与全民“铸魂”相结合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2021-02-26 15:03:42

图片7

元江县以“守望相助 热情元江”为创建主题,立足大道至简,关键在于宣传,重点在于实干。坚持宣传创建和全民创建相结合,聚焦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容,创新创建载体,丰富创建形式,强化信息支撑,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注重常态长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力营造全县各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不断将元江县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为克期实现创建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凝聚磅碍的精神力量。基于此,创建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既要在宣传上“造势”,又要全民竭力“铸魂”。

一、夯实宣传“声势”,筑就和羹之美

(一)精进抓宣,把握创建方向

常言道:“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博学可以增长认识,实行则将获得的认识转化为行为。博学与实行互相促动,共同推进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了解心性而产生体悟和自信,启发深广而自然的包容心。故而,元江县在创建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中,紧紧扭住边学习边宣传,结合实际,归纳提炼,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越是深入宣传,认识就能不断精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创建越有方向感和目的性。

(二)强化认同,搭建交流平台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宣传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筑牢全县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坚持宣传“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筑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宣传“在元江,哈彝傣白汉等各民族一家亲”,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村组”理念,筑就“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各民族必须团结与共的文化认同。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守望相助 热情元江”为创建主题,筑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

(三)多措并举,营造宣传氛围

自元江县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争创工作以来,结合元江县实际先后制定下发了《元江县民族团结宣传方案》和《元江县民族团结月活动宣传方案》等文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新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政策解读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县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动态工作等,营造了浓厚的争创氛围:

1. 编辑创建简报。2020年1月,元江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了推动全县的争创工作、掌握全县各争创单位的工作进展、促进各单位之间的工作交流,以及便于各族群众了解争创工作,编辑了《元江县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简报》,并通过OA普发到各乡镇(街道)、各部门阅读。简报的内容,以县争创办和各单位的最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动态为主,加上每期一篇全县争创工作方面的总结性文章,图文并茂地展示全县争创工作特色亮点、重心方向、时间进度等。简报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精心选取全县争创活动中好的宣传报道,侧重于加强民族团结、推进争创工作的先进典型,让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发挥;也展示了一些县外媒体对我县争创工作的报道文章,如省民族时报、云南网等多家媒体的优秀报道,截止目前,稿件共计200余条,为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 开通“守望相助 热情元江”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元江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载体、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的阵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元江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相关工作。微信小程序共有创建动态、政策法规、创建亮点、文化视野、保护传承、常见问题、学习园地、故事荟萃、最新动态、影像集锦、在线咨询11个板块。创建动态板块展示元江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相关工作动态;政策法规板块展示中央省市县民族团结进步相关政策法规;创建亮点板块展示元江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工作;文化视野板块展示已挖掘整理的元江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板块展示传承元江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常见问题板块展示元江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习园地板块展示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相关知识;故事荟萃板块展示已收集整理或出版的元江各民族经典故事;最新动态板块展示元江创建工作最新的动态;图像锦集板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元江创建工作影像;在线咨询板块向广大用户提供元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服务咨询。

3.开通七彩云端政务APP。为了更好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参与了七彩云端APP政务媒体号,及时更新民族团结方面的信息,截止目前,共发稿315篇,是云南省APP七彩政务元江县媒体号里发稿量排第二的单位。

4.在《元江新闻网》开设“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飘窗专栏,及时发布县争创办、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争创工作动态、亮点信息,共发布稿件200余条。

5.利用融媒体中心的力量。在粉丝众多,阅读量高的“热情元江”融媒体中心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20余条,并在公众号的页底持续发布着争创主题“守望相助 热情元江”的宣传海报;在元江电视台上滚动播放创建标语及公益宣传片,全天播放次数100余条次。全县各单位用LED电子显示屏播放宣传标语6000余次,制作户外大型广告牌、公交车站、乡镇(街道)村组(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创建工作宣传牌,通过多形式、多层次、流动与固定相结合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扩大各族群众对争创民族团结示范县相关内容和意义的知晓率、参与率,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6.及时上传信息到上级媒体,截至目前,上传到玉溪市争创办微信公众号“和美玉溪”并被采用的信息90余条,省民宗委采用信息10余条。

7.创新宣传形式。坚持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时间(1月份和11月份),牵头100余家单位聚在一起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宣传折页、宣传环保袋20000余份。同时结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坚持在哈尼族十月年、彝族火把节、傣族花街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期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真正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8.编创文艺节目。与县群众文化工作队和各民族学会、各农村文艺队合作,在大家的文艺节目中编排民族团结内容等方式来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社会舆论氛围。如:《元江儿女一家亲》的争创主题曲,目前已在全县传唱,百姓宣教队自创花灯说唱《赞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条例》等32个节目,共演出80余场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央民族歌舞团走进元江慰问演出在元江县江东体育场隆重举行。此次慰问演出是对元江县40年来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和鼓舞,也是对元江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激励和鞭策,更让民族大团结的赞歌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助力元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9.双语宣传民族团结内容。利用县、乡镇(街道)、各村(社区)的民族服务窗口,开通民族团结“双语”服务。

10.出版期刊,编辑民族团结内部资料书籍。

《元江民族文化》(期刊):发表民族团结相关方面的内容,如《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十余篇作品。

《元江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集》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推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总结自治县成立40周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元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元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组成元江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元江县推荐、评选、表彰先进个人各项工作(共评选出80名先进个人)。为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时代楷模引领全县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使“守望相助,热情元江”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主题更加突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元江县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共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齐心勠力共甘苦。竭力凸显我县全民参与的争创理念及努力创新争创的路径和方法,把蕴含元江民族团结的“石榴花”浇灌得绚丽绽放。

《守望相助 热情元江剪影》 全县各族儿女紧扣“守望相助,热情元江”争创主题,重点围绕“九进”开展争创活动。遴选一批在“九进”活动潮头,绽放于县直机关、乡镇街道、小组社区、大街小巷等全县上下“风雨同舟”“筚路蓝缕”“执着坚守”“拼搏求索”一张张团结进步的靓丽图片,深情记录着争创工作的点点滴滴。

《元江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文件资料汇编》  自2018年8月以来,元江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局在元江县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了便于查找、对照这段时期以来中央、省、市、县所颁发的相关民族团结进步的文件资料,进一步发挥这些文件资料在各项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持续助推元江县争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适时编辑文件资料汇编作为工作指南。依照文件资料的内容分为国家(中央)、省市、县级文件及便笺4大类,每类又按自然年份排列,共计59份、20余万字。

二、全民竭力“铸魂”,筑就美美与共

(一)加强组织领导  筑牢思想基础

1.强化思想引领,提高创建站位

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不断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元江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抓实组织保障,统筹推进创建

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人大、县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均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研究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意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九进”活动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把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综合目标等考核内容,融入到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中,把创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围绕创建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建立建全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县纪委监委定期督查检查机制,加大对创建工作的督促力度,有力推进了创建工作落实落细。

3.激发党建活力,示范带动创建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各级组织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头雁”效应;注重发挥少数民族党员作用,用民族语言向本民族同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全县各族群众聚拢到党旗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维护社会稳定  筑牢和谐基础

努力把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作为元江县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元江县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一总要求,紧密结合元江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情况,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1.切实加强源头治理

制定《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公众参与等制度,对行政决策权进行刚性约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矛盾纠纷;出台《关于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把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特殊困难以及“急、难、小”问题作为工作切入点,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工作方针,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妥善处理好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局面。一批因山林地界、资源开发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2.健全排查调处机制

制定出台了《元江县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元江县涉及民族宗教因素影响团结稳定情报信息协作机制及时开展研判工作办法》,定期不定期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建立属地管理和各级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的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及时依法科学合理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突出问题和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法律尊严、国家安全、人民利益、社会和谐。

3.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信息联运网络,坚持把民族事务融入到社会治安网络化管理,加强对涉及民族宗教因素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实现了矛盾纠纷和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处理在基层的目标。完善维护接边地区和谐稳定工作协作机制,加强与接边地区的的联系、沟通与合作,2019年,成功举办3州市3县5乡镇参加的黑树林地区和谐工程建设暨民族团结联谊会,妥善解决了澧江街道南处小组与红河县妥洛小组因元蔓高速公路(红河段)项目施工用地与补偿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新模式,“边疆少数民族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机制”被最高检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基地。

4.构筑嵌入式社会结构

制定和完善《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及实施办法等,充分发挥立法对民族团结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完善服务管理协调合作、社会服务、法律援助等机制,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务工、经商、就学、就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扶持力度。坚持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构筑和谐融洽、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嵌入式社会结构。

(三)改善民生工程  筑牢小康基础

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1.着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型三化”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决策部署,紧扣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和“四带多园”规划布局,大力发展绿色、通道、热区经济,突出抓实特色生物资源、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大健康五大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玉磨铁路、元蔓高速、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开工建设S35永金高速新平(戛洒)至元江(红光)段项目,“美丽公路”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建制村道路全部硬化;加快推进鲁布水库、新源水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完成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100%,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97%;电网升级改造持续推进,互联网持续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城乡电网覆盖率、通电率、户通率均达100%,81个村(社区)4G网络覆盖率达100%;以总投资38亿元的59个“美丽县城”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一水两污”“厕所革命”“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全县711个村民小组达1档标准,达标率为96.08%,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

3.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兜底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全部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农危房改造完成“清零”,全县6074户2428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个贫困乡镇、33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快推进,“全面改薄”项目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医共体运行进入正轨,省级卫生乡镇覆盖率达100%,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扎实开展,困难群体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4.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先后实施了27个“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和民族团结示范乡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特色村项目,打造了一批特色宜居宜业的示范村镇,其中有4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个村被省民宗委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因远镇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较好地完成了示范村基础设施、科技文化室、村容村貌、支柱产业发展等示范项目创建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四)弘扬民族文化  筑牢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持将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团结之魂,推动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

1.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

出台《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建设语言文化研究与传习实践基地、云南濒危语言典藏基地,加快推进民族文化馆建设;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传承人6人,市级传承人30人。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建设工程,出台《元江县民族文学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和补助办法》《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云海梯田保护办法》,建设24个民间传习所(馆),《棕魂》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全国70地庆丰收——云南元江羊街梯田人家“喍奢扎”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强化民族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组建民族文化研究所,成立4个民族文化学会,出版《元江文化》《元江民族》等学术专辑;制定《“元江县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办法》《“元江县拔尖乡土人才”培养实施办法》等人才培养方案,支持民族文化乡土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及传承,为民族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2.畅通文化交流平台

坚持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以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平台,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暨“红色物业”为抓手,循序渐进地建立各民族互融共进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鼓励全县各族群众在城市和乡村双向流动,引导各民族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3.开展融情联谊活动

依托金芒果文化旅游节、哈尼“十月年”、彝族“火把节”、傣族“蒙面情歌会”等节庆活动、民族团结运动会、农村文艺汇演载体,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往;发挥哈尼族、彝族、傣族、白族等民族文化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与周边县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经济相融、文化相近的良好关系;以接边地区沿线为重点,加强各族村寨、学校交往交流,与周边邻县打造成充分展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通道;以辉煌成就彰显团结奋进,以共同奋斗目标凝聚社会价值共识。2021年1月15日玉溪市九县(市、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在元江成功举办。

(五)重视民族教育  筑牢人才基础

1.优化学校布局

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制定政策 、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等方面重点向民族教育倾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受国民教育年限。针对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分散,教学点多,办学规模小,教学质量低的情况,优化办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集中师资力量作为实现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准确定位,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调整了学校布局。

2.创新载体抓教育引导

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农村)、进企业等,增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意识。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和民族基本知识纳入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学计划,认真开展民族舞课间操、民族特色兴趣小组等活动,教育引导各族少年儿童牢固树立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为确保少数民族高中生在校学习顺利,对苗族、拉祜族、彝族支系山苏、仆拉、哈尼族支系白宏等人口较少民族在校高中生实行生活补助。

3.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努力完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开发专业人才资源的机制,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19年元江县共拥有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33人,占全县人才总数的63%。其中少数民族行政干部812人,占全县行政干部总数的64%;拥有教育、卫生为主体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3211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3%。这一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既是元江县委、县政府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又是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引领者,为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发展县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共同向小康社会目标奋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资源保障,是促进民族团结、保证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所在。

牛年新春,扬鞭犇犇,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宣传“造势”与全民“铸魂”相结合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凝聚力量,扎实开展好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元江克期实现创建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打下坚实基础。

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 供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