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四促” 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
2023-11-02 09:35:03

2023年元江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俗节庆活动促交融;推进文化精品工程促传承;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促推普;打造视觉形象工程促认同等活动,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添枝加叶,切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节日为平台,旨在促交融

元江采取“以节交友,以友促旅,以旅促融”新举措,竞相推出“节日大餐”,成功举办撒摩“阿哩”文化节、白族三月米干节、傣族花街节、彝族火把节、芒果节、荔枝节等民族节庆及节假日系列活动,活动精彩纷呈,入元游客如潮,文旅市场“热”态尽显。因为它们既是传统节日,又是情怀与民俗相交融于一体的传统文化,不仅赋形于外在炫舞之美,更有蕴含于内在的古道热肠、善良宽容、重情尚义的淳朴本性,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源头活水,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共建共享的交融路径,不断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更高层面实现全面交往交流交融。

精品为要义,意在促传承

立足多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源在挖掘,意在传承,延伸文化产业链。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2个。创作文艺作品32件,其中《傣者嘎踏么嘛》《姑娘别哭》荣获玉溪市首届群众文化“玉星奖”,《最美底色》《嘎檬哩欢滴》等5个作品荣获玉溪市首届群众文化“玉星奖”决赛入围作品奖。撰写《元江少数民族服饰》《元江彝族志》《啊哩夺堵候》等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傣族双声部民歌、木雕(白族木雕)、小吃制作技艺(白族米干制作技艺)、祭寨神林(哈尼族阿批突)4项,成功申报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持续开展棕扇舞、彝族烟盒乐作舞、傣族狮子舞、白族民歌等非遗项目的非遗进校园工作。大力扶持“李梅澳和”“满优甲博”等民族刺绣、民族彩绘,增进民生福祉。把尊重、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大推动了我县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阵地为路径,本在促推普

元江境内有哈尼族、彝族、傣族、白族、拉祜族、苗族等33个少数民族,在边远地区仍有不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人群,推普需“常态化”。坚持在咪哩李和才故居、红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甘庄侨乡展览馆等7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根据部门工作特点,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开展“请讲普通话”“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推普工作,不断将推普“触角”延伸至村(社区)、街头巷尾等,推动书同文、语同音,促进心相通、情相融。教育部门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国旗下讲话、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等形式,创新开展推普活动,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率、学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覆盖率达100%。

视觉为载体,寓在促认同

全力打造一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投资100万元新建咪哩乡同心圆民族文化广场,投资10万元建设羊街棕扇舞传习馆,新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识标牌80余个;积极参与两州(市)两县四乡(街道)第二十届民族团结运动会,开展好以射弩、打陀螺、荡秋千、拔河等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的运动会(每三年一届,今年是我县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后举行的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彰显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全县各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元江篇章,使各族干部群众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根植于广大干部群众心灵深处。

元江县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扎实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中,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耀感,绘就出为中华文化添枝加叶的精美元江画卷,让元江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绚丽绽放,更让元江各族群众在美美与共中深植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之根。

元江县民族宗教局  石胜

关闭